故事一
很多年以前,洞庭湖畔的貨物只有靠小木船運輸,岸上拉纖的纖夫由于成年累月低頭彎腰拉纖,以致積勞成疾,十有八九患了腰膝疼痛的頑癥。有一位年輕纖夫,名叫杜仲,心地善良,他一心想要找到一味藥能解除纖夫們的頑疾。
為了實現這一愿望,他告別了父母,離家上山采藥。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一位藥翁,于是滿心歡喜的上前拜見,可老翁頭也不回的走了。杜仲心急如焚,屈指一算離家已經21天了,老母親所備的干糧已經吃光,可至今仍未找到藥物。
于是,他又疾步追上前拜見老翁,訴說了纖夫們的疾苦。老翁為其感動,連忙從藥簍中掏出一塊能治腰膝疼痛的樹皮遞給杜仲,指著對面高山叮囑杜仲:“山高坡陡,采藥時要小心啊。”杜仲連忙道謝,拜別了老翁,又沿著山間險道攀登而去。
半路上,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,樵夫聽說杜仲要上山頂采藥,連忙勸阻:“孩兒,想必你家還有老有小,此山顛鳥也難以飛過,猿猴也為之發愁,此去兇多吉少啊......”
杜仲一心想要為同伴們解除痛病,于是毫不猶豫的爬了上去,爬到半山腰時,肚子餓的咕咕響,心慌眼花,突然翻滾下來,萬幸繩子懸在一顆大樹上。過了一會兒,他清醒過來,發現身邊正是他要找的那種樹,于是拼命采集。最后精疲力盡,被山水沖入了洞庭湖。
洞庭湖的纖夫們聽到這一噩耗,立即尋找,終于找到杜仲的尸體,他還緊緊抱著一捆采集的樹皮。
纖夫們含著淚水,吃完了他采集的樹皮,果真,腰膝疼痛好了。為了紀念杜仲,人們便將此樹皮命名為“杜仲”。
故事二
古時候有個叫杜仲的人,家里十分貧寒,全靠上山砍柴維持生活,由于積勞成疾,落下了腰腿痛的疾病。一天,他上山砍柴,腰腿疼突然犯了,痛得他抱著樹干咬著樹皮不敢松手也不敢松口,不自覺把樹皮汁吸進肚里。
不一會兒,腰腿似乎疼的不那么厲害了,后來真的不疼了。杜仲想:“每次犯病都把我疼得死去活來,可這次怎么咬住樹皮吸進樹皮汁就不疼了呢?”他看著咬過的樹皮,發現同別的樹皮不一樣,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,于是剝了一些帶回家中,準備日后發病時再用。
杜仲知道鄰家張老伯得的也是腰腿疾病,和他的病一樣,于是把備用的樹皮拿來給張老伯煎湯喝,一碗、兩碗,張老伯的病也好了。
事情就這樣一傳十、十傳百地傳開了,四面八方犯腰腿疼的病人都紛紛登門找杜仲醫治,人們吃了用樹皮煎的湯后病都好了。為了感謝杜仲,人們把這種樹皮也叫杜仲,一直傳到今日。
杜仲,又名膠木,為杜仲科植物。藥用杜仲,即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樹皮,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。其味甘,性溫。有補益肝腎、強筋壯骨、調理沖任、固經安胎的功效。 可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軟無力,肝氣虛引起的胞胎不固,陰囊濕癢等癥。
【性味歸經】甘微辛,溫。入肝、腎經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服:煎湯,15~25克;浸酒或入丸、散。
【采集】為了保護資源,一般采用局部剝皮法。在清明至夏至間,選取生長15~20年以上的植株,按藥材規格大小,剝下樹皮,刨去粗皮,曬干。置通風干燥處。
【功效主治】補肝腎,強筋骨,安胎。治腰脊酸疼,足膝痿弱,小便余瀝,陰下濕癢,胎漏欲墮,胎動不安,高血壓。
【禁忌】陰虛火旺者慎服。